和共和国军队同岁的革命家
公元1927年是个多事之秋,“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国共合作破裂等重大事件都是发生在这一年。可是你知道吗?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宣告人民解放军的前身中国工农红军成立了,这一天成为建军节。之后转战江西,五次反围剿后进行长征,到达陕北。1937年,国共联合抗日,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八年抗战胜利后,又开始三年内战,此时,军队已经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摧枯拉朽般的把国民党军队赶到了台湾岛上。从此,人民解放军成为国家唯一的军队。借此解放军91岁生日之际。小编也为你整理了和共和国军队一同诞生的伟大共和国军人。
赵南起
赵南起1927年4月20日出生于日占朝鲜忠清北道清州郡(今韩国忠清北道)的一个农民家庭。他的祖父赵东植,是清源郡1919年三一运动的筹划和组织者之一。学生时代,赵南起就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日本殖民者的不满和反抗。在当时日本统治下的朝鲜学校,学生每天上课的第一件事就是唱日本国歌,赵南起每次都站着闭口不唱。学校禁止使用朝鲜语,每次课上回答问题他都只说朝鲜语,虽然总是被罚,但他从不屈服。
1939年冬,赵南起随父亲赵龙九在一个黑夜离开家乡清源郡,四下流浪。第二年初,他们全家在吉林省永吉县岔路河一个朝鲜族村落——佛堂村定居下来。这一年,赵南起13岁。
1945年8月15日,日本战败投降。许多流浪东北的朝鲜人纷纷踏上回国之途,但是,赵南起一家没有走,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
一个月后,赵南起步行100多里山路来到吉林市,找到民族解放同盟总部,要求参加中国共产党,从此走向了革命道路。
1945年10月,东北民主联军被迫从长春撤出进入岔路河口地区,处境困难,人地两生,部队经常断粮。赵南起发动岔路河和周边8个村子200多户朝鲜族居民,共筹集了30万斤大米。很多东北民主联军老战士后来回忆这段历史时,都说这就是“雪中送炭”。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已经在吉林省委政策研究室担任农业工作组研究员的赵南起,首批抗美援朝志愿军入朝参战,与毛泽东同志的儿子毛岸英同在志愿军司令部作战处任参谋,两人分别担任彭德怀司令的俄语和朝鲜语翻译。残酷的抗美援朝战争,考验着年轻的人民共和国,更考验着包括赵南起在内的每一名志愿军指战员。
1952年10月,美军对志愿军在上甘岭发动了大规模的“金化战役”。应战的志愿军15军,弹药、药品消耗惊人。10月27日上午10时,赵南起接到紧急任务——限28日拂晓前必须为15军补充2万枚手榴弹。当时朝鲜境内的手榴弹的储备在秋季反击战中已经消耗无几,从国内调运最少也需3天的时间,而他却只有20个小时。
当时,8万手榴弹正在丹东待运。赵南起权衡再三,利用当晚天气阴沉的有利条件,提出换“歇人不歇车”的方式,分三段进行接力奔跑运输。28日凌晨5时许,15辆军车将3万枚手榴弹及时运到的15军。如今,朝鲜停战所使用的签字大厅仍矗立在朝鲜板门店。人们不知道的是,这座气势恢宏的建筑物,建造历时仅一个晚上。物料运输,赵南起用的还是“歇人不歇车”的老办法。
1958年,赵南起随志愿军最后一批回国。回国后,他作为志愿军的代表之一,受到了毛泽东和其他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1987年11月至1992年10月,赵南起出任总后勤部部长、党委书记,中央军委委员。居于高位,赵南起的“重心”却在基层。
得知许多部队住在“干打垒”房屋,甚至仍然日伪时期的营房,一些战士冬天晚上要穿着棉衣、棉鞋睡觉,赵南起力主总后勤部每年投入几亿元经费,用于营以下部队营房的建设。在他任职期间,全军一半以上的建制营住进了新营房。
2000年4月,已经当选全国政协副主席的赵南起率领中国代表团访韩。得知这位中国副国级领导人竟出生在韩国,朝野一派轰动,不少韩国人对这位同胞的传奇经历惊愕不已。
当赵南起离家60多年后第一次回到清源郡时,当地人扶老携幼,以最隆重的民族礼节载歌载舞迎接他。赵南起深深地被浓浓的乡情感动,拿出特意从中国带去的茅台酒,以当地风俗向乡亲们一一敬酒,共祝家乡繁荣昌盛,中韩友谊长存。
张树才
张树才公元1927年-196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湖北省黄冈县阳逻镇(今武汉市新洲区)人。10岁丧父,到武汉在纱厂做学徒工。1927年4月,参加贺龙领导的国民革命军二十军,任二十军教导团战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卫生部政治部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政治部直属政治部主任,总后勤部党委副书记,总后勤部政治部副主任,1956年任湖北省军区副政治委员,1961年任湖北省军区政治委员,1965年后任武汉军区后勤部政治委员。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56年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
林虎
林虎将军1927年出生,俄罗斯族,山东烟台招远人,毕业于东北人民解放军航空学校,空军中将军衔,长期参与组织指挥国土防空作战。林虎曾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副团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副司令员。是第七、八届全国人大代表,人大外事委员会委员。林虎将军曾驾机飞越开国大典上空,曾在朝鲜战场击落击伤美军F-86各一架,他曾指挥部队空战,击落台湾空军飞机两架、击伤一架。林虎祖籍山东招远,父亲年轻时闯关东到哈尔滨,认识了一位俄罗斯姑娘,俩人生下了林虎,有一个姐姐和弟弟。一年冬天,林虎的父亲在一列拉煤的列车上睡着后,被冻死。不久,母亲和弟弟病死,姐姐被人领走,几岁的林虎被一户姓林的人家收养,取名“林根生”。
1938年,林虎参加八路军,被分配到一个单位当勤务,“林虎”便是部队领导给他起的名字。在山东沂蒙山区抗日根据地对日作战。
1945年,林虎加入中国共产党。12月,林虎由山东抗日军政大学一分校选送到东北民主联军航空队学习航空技术。
1949年,林虎毕业于东北人民解放军航空学校。
1949年10月1日,在开国大典上,林虎曾驾驶驾驶P-51战机飞过天安门上空。
1951年,林虎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副团长,在朝鲜战场上他击落和击伤美军先进的F-86“佩刀”各一架。
1954年初,林虎到驻广州沙堤机场的空军歼击航空兵第18师任副师长。
1958年,林虎指挥部队空战,一次击落台湾空军飞机两架、击伤一架。
1985年,林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副司令员。
1988年,林虎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中将军衔 ,曾获三级解放勋章;后历任军区空军军训部部长、空军副军长、空军指挥所主任、军区空军副司令员、空军学院副院长、空军副司令员。
1994年10月,林虎退役,著作《保卫祖国领空的战斗——新中国二十年国土防空作战回顾》。
许志奋
公元1927年-200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北京卫戍区原政治委员。
许志奋是山西省汾阳县(现汾阳市)人,1936年参加革命,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他历任班长、排长、连政治指导员,干事,直属队总支书记,营政委、团政委,抗大教员,组织股长等职,参加了“反扫荡”、“百团大战”等战役战斗。解放战争时期,他历任组织处副处长,组织部长,军政治部副主任等职,参加了淮海、渡江、广东等战役战斗。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军首席军事代表,西南军区政治部青年部长、组织部长,军副政委兼主任,昆明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北京军区政治部副主任等职,为部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作出了贡献。
许志奋1964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荣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和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许志奋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8年6月1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